1.硬件建设方面
未来三年内,逐步扩大实验室规模。微型计算机数量增加到500台,各类设备增加到900台(件)。能够有效地支持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等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
2.管理改革方面
创新管理模式,使其能够更好的支持实验室的开放性。通过信息技术改革管理手段,设计并实现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使得实验室由过去的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实验中心管理工作的效率。
3.实验教学改革方面
(1) 加强全校的基础课实验教学管理,促进分层次、分类型的实验教学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
(3)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4) 改进实验考核方法,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建设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5) 推进实验室的整体化建设,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
(6) 提高实验教师学位和学历,加强实验骨干教师培养;
(7) 实验校企合作,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来校上课;
(8) 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实验中心“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服务为先”。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以现有教学团队与管理团队为基础,扩大数量,提高质量。
数量方面:30人左右。
职称及学历结构方面:高级职称30%,中级职称50%;博士20%,硕士以上占100%。
内涵方面:重点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研究开发能力。
措施:有计划地安排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改善实验队伍的学历结构。定期开展分方向的教学、科研讨论,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实验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会议以及短期进修等,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的教学理论、应用技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改善实验队伍的职称结构。完善实验教学队伍的奖励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学校有关政策,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形成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