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立足皖东,面向安徽,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
(2)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培养能适应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一定竞争力、创新意识、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智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选择性,能够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培养方案。
(3)结合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网络工程教学团队以及《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包括:
①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② 改革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③ 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教学、科研及应用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
④ 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