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情况  教学改革特色
教学改革特色

(1) 团队设置特色

团队主要成员主要来自于校园网络中心,而校园网络中心负责全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教师的直接参与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得“双师型”教师得到了本地化的培养,这些教师成为了网络工程专业的骨干教师。团队紧紧围绕网络工程的研究方向,敏锐地把握网络方向上的最新研究点,注重实践性,秉承踏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以教学为导向,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理论密切结合,加强团队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目前,团队已经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在向“省内先进,国内不落后”的目标努力。

团队组成中,以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学科知识、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富有活力,团结合作,开拓创新,脚踏实地,使团队具备了必要的和长久的发展条件。

(2) 专业特色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考察,结合自身的特点,网络工程团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分类培养为途径,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应用性网络人才的教育理念。在专业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及人才评价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校企结合、校校合作等多种途径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从根本上提高毕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200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以来,团队就一直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讨论,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改革,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前期成果,目前建成以网络工程实验中心为主体的校级“网络工程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培养目标上,以工程应用性为出发点,培养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在教学改革上,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引入微软、IBMLinux等公司的一系列认证课程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2004年底,我系与美国著名IT企业思科网络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建立了滁州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面向应用、面向工程,以最新的网络技术为背景,将国际公认的专业技术认证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以更好地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已经开展并有一定规模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的活动有: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与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竞赛、暑期专业实践、学习兴趣小组、课程实验、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学年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与实践项目、学年设计是我系本科专业特有的实践方案。

(3) 课程特色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行公共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方向课程并重的培养模式。方向课程分为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网络系统与集成、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分别设置5门课程。这样分层次、分类别设置的目的是让本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某个方面学习得更深入。大多课程开设了实验课程,除了每学期12门课程设计外,每个方向还设置了学年设计,使得课程的实践环节具有四年为一体的整体性。由于实验室资源丰富,一门课可以在几个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内容。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需要用到综合布线实验、Internet(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系统集成实验室,使学生具有系统的、立体的实验感受。课程的教材遴选经典国内外知名计算机、网络类教材,遴选了实验指导书,并自行编写一部分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有两门课程已被定为双语课程,已经在教学中实施。

(4) 创新性改革措施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性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包括探究式、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积极开展“项目驱动”、“实践驱动”、“网络工程驱动”等多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以支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网络教学全面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主干课程全部上网,通过网络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方面的工作我校已开展了多年,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正在执行的改革措施包括:坚持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基础上,要重点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上措施的施行,已初显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5)实践性教学

以实践教学为突破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教学团队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努力完善教学、科研条件,对网络工程专业进行重点规划与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区已建成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其中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共有各类设备547套(件),专用教学设备227套(件)。设备包括一批先进的网络产品,如Cisco的路由器与交换机、Fluke网络测试与分析仪器、Juniper的路由器及防火墙等。目前实验中心可提供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且实验室均实现了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实验区的各种设施,围绕着“兴趣、理解、实践、应用”等基本元素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在课程实验建设方面,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及网络技术的特点,按照“直观”→“理论”→“实践”→“方法与应用”的过程设计了相关课程的实验项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课程设计、学年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通过申报校系两级大学生实践与创新项目、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引领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组织开展学年设计与课程设计、全面开放实验室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中心的有利条件设计了各种类型的实习项目,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外科技活动与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师资队伍组织等各方面进行了配套的改革实践,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而且促进了年青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学生在院程序设计大赛、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目前已经开辟了校内、校外两块多处学生实习基地。在校内,每年会有计划、分步骤的安排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到网络中心、信息资源部、电教部、专业实验室等部门参与实际的工程建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校外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与交流,目前已建成如中国电信滁州分公司、安徽电力公司滁州分公司等多处校外实习基地。

(6) 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

本团队从1999年开始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2001年建成了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此后不断的创新研究,2005年应用新技术开发了目前的滁州学院网上教室,并沿用至今。所开设课程均在此平台上发布,该平台共有资源超过150G。每门课程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实验项目、作业和课程讨论区。本团队还建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3门精品课程网站,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开展了网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