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首个大学生创客社团在滁州学院成立,首期创客沙龙同期举行

作者:鲁志东 方苏皖发布时间:2015-11-02浏览次数:718

紧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安徽省首个大学生创客社团——“滁州学院创客协会”正式成立。111日上午,滁州学院举办了创客协会成立仪式暨首期创客沙龙,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郑朝贵,教务处处长李庆宏,科技处副处长王精明,学生处副处长吴文杰,团委副书记庚丽娜,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诗根、副院长于春燕等出席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王诗根主持。

成立仪式上,郑朝贵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创客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了“创客”的概念,并鼓励大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些都表明了“互联网+”时代“创客”文化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滁州学院在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安徽省创新之星、创业之星”等一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但这距离“互联网+”时代对“双创”人才的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广大学生对自身成长成才的渴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正在以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为目标,多措并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务求实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力争使大学生在校时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毕业后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郑朝贵希望信息学院加强对创客协会的领导与指导,积极开展活动,大力宣传创客、培育创客、支持创客,让越来越多的的学生认识创客、了解创客、加入创客、成为创客。希望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团委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号召其他学院的更多学生参与到创客协会当中来。也希望创客协会的同学们锐意进取,利用好这方舞台锻炼自己,用技术与创意展现青春风采,用勇气与能力引领着青春风尚。

庚丽娜在仪式上宣读了学校团委《关于同意成立滁州学院大学生创客协会的批复》,并希望创客协会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特色化的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启发创新思维、启蒙创新意识、启迪创造智慧、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于春燕代表信息学院宣读了创客协会章程,宣读了首批顾问、指导教师名单和首届组织机构名单。副校长郑朝贵、教务处处长李庆宏、信息学院院长陈桂林三位教授受聘为创客协会首批顾问,信息学院青年教师赵国柱、马良受聘为创客协会指导教师。2013级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李彪同学、2013级物联网工程专业门鹏鹏同学担任创客协会首届会长、副会长。

“什么是创客?如何成为创客?”在主题为“‘互联网+’时代如何‘创’出新天地”的滁州学院首期创客沙龙上,4位专家、创客和1位学生创客代表作了主旨发言。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台湾知名创客、滁州学院特聘教授张志勇演讲的题目是《物联网时代的创客思维》,南京创客空间联合创始人陈坚、沈金鑫分别阐述了《创客文化的中国之路》和《开源硬件与创客》,上海蘑菇云创客空间联合创始人、知名国际创客郭昊乐分享了他的《创客之路》。他们当中有的已经将想法应用于实践,有的还在努力探索和研发,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创新创业案例,赢得了场下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曾获2015第二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一等奖、天使投资基金特等奖的信息学院2013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朱泽州同学,作为大学生创客代表,结合自己的创客历程和参赛感受,畅谈了自己对“创客”的理解。“有想法、能吃苦、敢拼搏、有规划,这是作为一名合格创客的首要前提。”朱泽州以此对现场的创客协会同学提出了建议与希望。

在创客沙龙的论坛环节,滁州学院教务处处长李庆宏、信息学院青年教师赵国柱与陈坚、沈金鑫、郭昊乐、朱泽州等4位创客同台交流,并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互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有没有可以自动喂饭的机器人?”“如何减少轮滑摔倒时对人的伤害?”“能不能制造出可以随着气温改变而调节温度的衣服?”……创客论坛的互动提问环节一下子引爆了现场的气氛,同学们争相举手发问,一个个新奇创意的点子相继提出。创客与老师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分别为同学们答疑支招。

据了解,“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是典型的“创客”。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了“创客”一词,指出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尽管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在“创客”群体和公众中引发强烈关注,“创客”火了。此次由滁州学院信息学院发起组建的创客协会,以“创新、创业”为主旨,以“开放、共享”为原则,会聚了全校擅长创意、善于创新、梦想创业的一批同学,通过举办创客沙龙、创意征集、创客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的学习互动,努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终审人:王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