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刚刚开始,6月29日上午8点半,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蒲公英支教团”一行12人,满怀热情与期待,冒着雨水,踏上了前往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的第十二载支教征程。
党日活动:重温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下午2点半,支教团全体成员前往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的故居参观学习。在故居内,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王步文烈士的英勇事迹,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深深震撼。随后,队员们参观了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参观结束后,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围绕大别山精神为支教志愿者们讲授专题党课,并重温了入党誓词。
支教团参观王步文故居
院党委书记在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为支教团上党课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见面会:携手同行,共筑希望
傍晚时分,支教团抵达板舍村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中心负责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退伍军人刘磊老师,与热切盼望的孩子和家长们一起,热情欢迎大学生们的到来。简短的见面会后,志愿者们根据安排分别前往支教家庭,即将与自己的“小宝贝们”共同开启为期3周的支教之旅。
支教团抵达板舍村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与孩子见面
支教进行时:寓教于乐,播种希望
7月1日上午,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宣讲——王步文烈士的故事。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讲述和互动问答,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红色故事宣讲后,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同开展了“薪火铃音,初心绘卷”风铃编织活动。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彩色的丝线和铃铛编织出一个个精美的风铃,并充分发挥创意,在风铃上细细勾勒、精心绘制,一笔一划间,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学生党员志愿者开展红色故事宣讲
志愿者开展 “薪火铃音,初心绘卷”风铃编织素拓活动
展望未来:薪火相传,共筑梦想
这支由青年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将用三周时光在青山绿水间播撒知识的种子,以"沉浸式陪伴成长"理念与山区孩子们同频共振,用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接下来的支教里,志愿者们将通过退伍军人访谈、红色绘本阅读、信息技术科普等特色课程与基础学科辅导、心理健康关怀互补,构建起全方位的教育帮扶体系。
十二载春秋更迭,“蒲公英支教团”始终秉持"传递知识火种,点亮希望之光"的初心使命。从最初的教学帮扶到如今的红色文化传承,他们以"支教+"模式实现教育扶贫的迭代升级,让支教经历成为双向赋能的人生课堂。"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第三年参加支教的学生党员郭倩菁表示。
他们将继续深化"红色育人"实践路径,让革命老区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沃土,让红色薪火在岳西大地上代代相传,共同绘就山区教育振兴的壮美画卷。
通讯员:赵亚飞;初审:杨斌;终审人:吴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