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2025年4月15日至16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智能信息处理前沿技术”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类脑医疗大模型、智能医学影像处理、大语言模型诊疗、隐私数据因果推断等前沿技术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4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员、安徽省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丁增辉以《类脑启发的医疗大模型及其应用》为题,探讨了如何借鉴生物智能构建可信、可用、可靠的医疗大模型,推动AI医疗从“数据驱动”迈向“生物智能协同”。南京邮电大学郭贤杰博士随后分享了《面向分布式隐私数据的因果关系推断》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联邦学习框架下的隐私保护因果推断技术,为医疗数据安全共享提供了新思路。合肥工业大学唐益明教授则围绕《模糊推理的异蕴涵方法》,探讨了人工智能中的模糊逻辑推理及其在医疗决策中的应用。
4月16日上午,东南大学的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AI在医学影像处理和智能诊疗中的最新进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阳教授围绕《智能医学成像和处理》,详细讲解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算法及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张煜东教授以《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新范式》为题,介绍了低剂量重建、智能影像分析及结肠病变智能诊断技术;伍家松副教授结合大语言模型,分享了《大语言模型与智能诊疗》的研究成果。
本次系列讲座吸引了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校内外学者积极参与,现场互动热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未来的科研合作与学科交叉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双高”建设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本次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学院智能计算及应用团队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融合研究。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通讯员:汤化宇;初审:马丽生;终审人:吴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