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滁州学院第三届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及本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全面总结了2024年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在党建活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成果包括:全国样板党支部顺利验收,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开展党建联建工作,与琅琊区6所中小学开展“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琅琊教育”活动,14学生获“1+X”职业技能证书,连续两年获获安徽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获批大创项目8项,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31项奖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二等奖以上16项,获质量工程项目7项,在全国专业建设年会、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做主题报告,三个科研平台年度考核优秀,获批优秀团队1个,优秀个人1个,科研到账经费400余万元。
会议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落实“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以及如何形成空间专业的特色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一致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建立明确的教学要求与评估标准,确保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评价上保持一致性,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就业发展需要。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完善导师责任制,使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自由选题项目中,以项目为抓手,给予学生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方面帮助。会议布置了2025年学科建设任务和计划,重点落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马丽生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一年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2025年专业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要求,指明了专业特色建设、专业定位和成果产出,对本专业未来发展定下基调。
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充分肯定了该专业2024年发展取得的成果,对2025年的专业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希望,明确了学院层面对本专业建设支撑。
此次研讨会,为该专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专业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专业平台建设,增强教师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人才培养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讯:汤化宇,审核:马丽生)
终审人:吴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