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硕士点创建系列学术活动(十一)】机器学习与陪护机器人技术学术讲座

作者:张永定发布时间:2021-12-09浏览次数:472

报告题目一: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in COVID-19 Diagnosis

报告人:Yu-Dong Zhang,莱斯特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2021121018:30-19:30

线下参会地点:信息楼 X310

线上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iTH5AQiroDdg

腾讯会议ID 917 684 742

报告摘要:机器学习是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影像学数据的特性给机器学习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报告介绍了最新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网络,图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可解释深度学习等内容。本报告探讨了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在新冠的CT检测上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介绍:张煜东(Yu-Dong Zhang)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知识发现和机器学习讲席教授。研究方向: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IEEEACM高级会员,IET会士。2019 & 2021 Clarivate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2019中国高被引学者。团队共发表300余篇SCI论文,包含50余篇ESI高引用论文,5ESI热点论文。Google引用17344h指数74Web of Science引用10276h指数58。担任多个SCI期刊编委,担任多个国际会议主席。主导/参与完成的基金和工业项目,包括全球挑战研究基金,英国皇家学会基金,英国医学理事会基金,英国癌症研究希望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等。

 

报告题目二:The application of auto-encoder for Multi-view healthcare data analysis

报告人:王水花,莱斯特大学数学和精算学讲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2021121019:30-20:30

线下参会地点:信息楼 X310

线上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iTH5AQiroDdg

腾讯会议ID 917 684 742

报告摘要:医学预测通常是基于从不同来源收集的生物图像或从多个生理特征描述的各种临床特征共同确定的。值得注意的是,从多个异质特征中学习内在结构对医学预测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而,这种从多个异质特征中学习的放在在多视角疾病理解中具有很高的挑战性。该报告讲述了如何利用自编码器结合其他机器学习方法针对多视角疾病进行学习。

报告人介绍:王水花博士于2017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8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任助理教授,2018-2019年在拉夫堡大学任职。自2019年以来,在莱斯特大学担任研究助理和讲师。在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像处理等领域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遴选入“ESI高被引论文。被科睿唯安评为 2019 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被爱思唯尔遴选入2020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曾担任英国IoTCare 2021大会主席、2019  IEEE工业信息学国际会议(INDIN'19) 研讨会主席、2019 IEEE smart world大会(SW2019)研讨会主席。曾担任IEEE TNNLSNeuron ComputingPattern RecognitionScience Reports等多个知名期刊和会议的专业审稿人。曾担任 MTAPIEEE JBHIMVAPIEEE/ACM TCBB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等期刊客座主编,以及 IEEE TCSVTJADIEEE accessMeasurement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三:陪护机器人技术思考:自然交互、隐私保护与人机共生

报告人:刘小峰,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2021121020:30-21:30

线下参会地点:信息楼 X310

线上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iTH5AQiroDdg

腾讯会议ID 917 684 742

报告摘要:陪护机器人是老龄化社会中老人生活辅助的重要工具。由于人机交互环境的复杂性及用户输入方式的多性样,陪护机器人的交互系统经常对用户意图识别出错,影响了交互的体验。陪护机器人在对用户进行服务时,需要采集用户数据进行训练模型,但是有些数据涉及用户的隐私信息,因此需要在保证用户数据隐私不泄露的前提下进行模型的训练。讲者将介绍和探讨陪护机器人人机以及未来人与机器人合作共生的生活模式。

报告人介绍:刘小峰,河海大学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带头人、同年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002-2006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十月至今在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任教授。20084月至2011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3月至20143月在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兼任IEEE RAS 认知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 CIS人机交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委员,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nsciousness,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IET 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 Interaction Studies, Complexity, Assembly Automation, 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 等期刊副主编、编委、客座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主要研究兴趣为智能信息处理,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先后主持国家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国防前沿创新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项目,参与973课题、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专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委托课题。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山东省技术发明奖。

(通讯员:张志远  审核:马丽生)

终审人:张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