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科学与校务分析 |
一、科研平台与服务社会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学校信息中心,现有副教授2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4人。团队指导教授为特聘教授、台湾淡江大学资讯长郭经华教授,在“学习科技与校务分析”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近3年来,团队承担科研项目8项,累计到账经费97.5万元,出版教材1部,编写专著1部,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检索一篇,EI检索论文3篇,荣获省级荣誉1项,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省级示范MOOCs课程1门。 团队主要针对学习科学与校务分析领域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包括:①MOOCs设计与应用;②学习活动设计与成效分析;③信息素养养成及评价;④大学资源规划及顶层设计;⑤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⑥校务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我校为安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首个工作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工作组组长单位,组织开展安徽高校课程共建共享等工作,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均由本团队负责。先后有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西安欧亚学院、巢湖学院等高校及组织到滁州学院调研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推动了应用型高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佳木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到我校考察信息化建设工作。基于MOOCs的混合教学改革成果受到了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教指委秘书长王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小平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杨淑卿教授等多位境内外专家的好评,并多次在境内外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华北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电大等学校学生选用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s。 团队成果在 “2015、2016年亚太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暨成果展”、“第十六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华东计算机教育研究会2017年会等会议,并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第十六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交流团队成果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 交流团队成果 团队成员受滁州市网信办委托对滁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多次受邀作为专家对滁州市教育局、天长市教育局的教育类仪器设备采购进行评标。以滁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单位,在滁州学院举办了2017年信息技术文化节,共计100多名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受益。 中科大、台湾淡江大学、及省内部分高校专家来滁参加应用型高校课程共建与共享研讨会 滁州市计算机学会2017年信息技术文化节在滁州学院成功举办 二、教科研促进教学案例 1.科教融合,以教研工作带动教学 教学为大学根本,教学活动需要持续改革,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习分析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基于MOOCs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团队获批了一系列教研项目,取得了教研成果并直接应用于教学活动。近3年来,团队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横向课题2项,累计到账经费近100万元。 表1 部分在研项目列表
2.对教师研究及教学的支撑 团队成员通过定期开展小组学习,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开展MOOCs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参加国际、国内研讨会交流,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研究水平以及教学水平。 教师发表论文10篇,荣获教学成果奖及各类教学竞赛奖5项,建成了 “大学计算机”省级MOOCs课程,出版配套教材1部。学校教务部门的调查表明,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展的基于MOOCs的混合教学在学校公共课教学改革中学生评价最高,并多次受邀在境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改革成果。 表2 部分教研论文列表
表3 教师教学成果及教学效果荣誉列表
出版专著封面图 3.对学生实践、训练提供支撑 团队成员负责全校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在团队的努力下,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至少学习了2门以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另一门学科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管理与运行、数据分析、图像处理、信息检索、Web程序设计等。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1门信息素养公共选修课,使得课程数达到3门以上。 搭建了支持多校共建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ahmooc平台。 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作为信息类人才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新兴网络技术的实践训练创新平台,还面向全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和省内相关专业学生开展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平均每年接受200余人次的认知实习,指导5位学生开展毕业实习,指导20位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20余项。 定期召开学生团队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