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林

作者:发布时间:2024-10-02浏览次数:55

陈桂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65.08


联系方式:glchen@chzu.edu.cn


职称:教授           职务:党委常委、副院长



个人简历

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智能感知与健康养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教学名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5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主持省级教研项目近2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励10余项。主要从事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研究,在普适信息感知、智能行为识别以及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成果成功应用于滁州、台湾地区高雄等地智慧养老项目,创立智慧养老“滁州模式”。20149月至20156月台湾清华大学访问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等项目12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

主讲课程、研究方向

主讲课程:物联网工程专业导论、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概论

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智慧健康养老

教学研究

·代表性教研项目

[1]校企多方合作培养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三类,主持,2011.11

[2]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信息网络人才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二类,主持,2012.11

[3]基于MOOCs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校级招标教学研究项目,校级,主持,2014.07.20

[4]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安徽省质量工程重大教学研究项目,二类,主持,2017.12

·代表性教研论文

[1]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滁州学院学报,2017.1,三类,二作;

[2]基于联盟链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21.1,三类,二作。

科学研究

·主持项目

[1]基于全向信息特征的设备无关的人员被动定位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类,个人主持(滁州学院排名第一),2014.8

[2]基于智慧感知与认知健康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应用,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三类,个人主持(滁州学院排名第一),2017.3

[3]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追溯技术研究与应用,校级重点项目,四类,个人主持(滁州学院排名第一),2022.7

[4]面向养老服务的可信追溯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重大项目,三类,个人主持(滁州学院排名第一),2022.12

[5]老人能力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农社领域)重点研究开发类,四类,个人主持(滁州学院排名第一),2022.9

[6]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调查研究,主持,2016

[7]应用型高校课程共建与共享(HX2017114),主持,2017

[8]共建传感技术与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主持,2018.12

[9]智慧养老模式研究,主持,2017.12

[10]滁州市区块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主持,2022.11

·主要论文

[1]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ecognition with Binary Environment Sensors Using Deep Learning: A Comparative Study,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1.2, SCI,一类,个人通讯作者;

[2]HierHAR: Sensor-based Data-driven Hierarchical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1.2, SCI,一类,个人通讯作者;

[3]Locality adaptive preserving projections for linea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0.08, SCI,一类,个人通讯作者;

[4]Latent feature learning for activity recognition using simple sensors in smart homes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8.6, SCI,一类,个人通讯作者;

[5]Towards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A Hierarchical Feature Selection Framework, Sensors, 2018.10, SCI,一类,个人通讯作者;

[6]A Comparative Study on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Using Inertial Sensors in a Smartphone, IEEE Sensors Journal, 2016.6, SCI,一类,个人通讯作者;

[7]A Mechanism for IoT Service Provision Based on Transient Private Cloud, NaNA2016, 2016.07, EI, 一类,个人一作。

·专利

[1]基于二元传感器的行为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国家发明专利,2021.04

[2]基于移动汇聚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感知与路径架构的数据收集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20.07

[3]基于RFID的智能冰箱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7.12

获奖情况

一.教学成果奖

[1]基于虚拟社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校级,三类,2010.07,第5名;

[2]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校级,三类,2010.07,第2名;

[3]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二等奖,二类,2010.11,第1名;

[4]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改革,校级,三类,2012.08,第2名;

[5]以学科竞赛推进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群改革,校级,三类,2012.08,第2名;

[6]基于虚拟社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二等奖,二类,2013.09,第6名;

[7]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构建,校级,三类,2014.07,第1名;

[8]基于“三个融合”合作共建物联网工程特色专业,二等奖,二类,2015.11,第2名;

[9]面向应用型高校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三等奖,二类,2015.11,第6名;

[10]应用型高校的信息化与学科专业建设深度融合的机制及模式,二等奖,三类,2017.12,第7名;

[11]地方应用型高校“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特等奖,二类,2017.12,第6名;

[12]基于“三个融合”的应用型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一等奖,二类,2017.12,第1名;

[13]基于“有限众包式共建、按需独占式共享”的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特等奖,二类,2019.12,第2名;

[14]转型·融合·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特等奖,二类,2019.12,第4名;

[15]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教学、实践创新与开放合作三位一体的“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二等奖,二类,2019.12,第3名;

[16]产学研多方协同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一等奖,三类,2021.11,第2名;

[17]基于校企政协同、产科教融合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一等奖,二类,2022.04,第5名。

二.科研奖励

[1]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二类,2021.3, 个人第3(滁州学院排名第一);

[2]安徽省电子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安徽省电子学会,三类,2021.7, 个人第1(滁州学院排名第一)。



终审人:吴文杰